何謂深層海水
台灣非常幸運,在極短的海岸線,離岸2到3公里之處就有深層海水,這是台灣相當珍貴的大自然資源。深層海水廣義的定義是指蘊藏在海面200公尺以下,陽光無法照射到的低溫海水。因為200公尺以上為海洋混合層,都是一些表面河川排水,大洋交換的水體; 200公尺以下則是無光線穿透,水體交換變很小,沒有動植物分解的元素存在。因為光線無法進入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它具備低溫、潔淨、富礦物質及營養份與病原菌稀少等特質的海水,是一種可供多目標開發利用的新興水資源。
以日本為例,深層海水中含有90種以上的天然礦物質,以及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鎂、鉀、鈣、鈉、硒、鐵、鋅…等成分。因為水分子團小適合吸收,不但可以提供發電或冷凍空調低溫介質,亦可作為高價飲用淡水、製藥、理療、健康食品及高經濟價值水產、農產等產業原料。
深層海水以200公尺海深為基準只是一個廣義的定義,主要具有低溫、潔淨、富礦物質及營養份與病原菌稀少等優越的水質特性,皆具有產業發展功用。特以夏威夷為例,夏威夷地處於大洋性的「環流」下,其受地球南北極兩端的海洋較冷並結冰,融冰後的低溫水體,由於低溫水體密度比較大,會往深處的海洋潛沈,加上地球自轉科氏力與表層洋流等等的影響,於是就造成環流(註)。這股環流是從格陵蘭往南,經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後轉而往北再折回經印度洋、大西洋,再回到格陵蘭。在夏威夷主要是深層環流遇到突然隆升的海底山地形,形成湧升流來取得利用。夏威夷從海面下數百公尺至一千公尺深處抽取上來的冷海水,除了淡化作為包裝飲用水飲用外,亦用於發展海水養殖,其低溫亦能提供溫差發電或冷凍空調等多目標利用。
在台灣東部也因大陸棚邊緣的地形效應形成湧升流,將深層海水往上帶到3、4百米甚至海洋表面。依據水利署在東部潛在場址評估及經濟部技術處對抽水廠商對深層海水水質檢測也都證實確具優良水質之特性,也因此台灣東部亦具適合發展深層海水產業。(摘錄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005年12月號,彭宜採訪報導。本報導於2007年10月18日新增修訂。)
註1:請參考日本高知大學高橋正征教授,於2000年所出版之「DOW Deep Ocean Water as Our Next Natural Resource」,第41頁環流圖片。
Tuesday, March 4,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