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30, 2009

台灣和日本最需要的是IC (Innovation and Change)

January 29, 2009

》 台灣和日本最需要的是IC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 關鍵字: 台大教師專論 | January 29, 2009


台灣和日本最需要的是IC
書名:形塑生活者大國 ——大前流心理經濟學作者:大前研一出版:天下文化

本文是台大副校長、國企系教授湯明哲推薦序

25年前,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讀博士時,發明選擇權公式的布萊克(Fischer Black)教授,從任職的高盛投資銀行回校演講,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認為投資者是不是理性的?在經濟學當道的MIT,沒有人不相信投資者是理性的。

他接著問︰下列兩個投資方案,你們選擇那一個?一是有一半機率會賺1萬元和1,000元,期望值是5,500元;一是有一半機率賺2萬元和虧8,000元,期望值是6,000元。結果大多數學生選一,穩賺但期望值較低。

布萊克的市場經驗是投資者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人類決策行為的影響。傳統的經濟學假設人都是理性的追求效用的極大化,但當人的行為不理性時,經濟學的預測和工具就會失效。這個論點,後來發展成財務行為學。

本書也採取類似的論點。大前研一將日本人的消費和投資心理上的特點,納入總體經濟學的考量後,再解釋為何在日本經濟崩潰後,日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完全無效的原因。

他認為,日本民眾過於保守,只願意將資產放入銀行存款,忍受超低的利息,不願意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國外市場,也不願意消費;因此儘管日本央行將利率降為1%,也無法刺激經濟發展,造成日本經濟十年陷於泥沼中。

但他的論點只限於日本的情況,美國在911事件後,也將利率降為1%,結果成為強力刺激,造成現今的金融海嘯。所以心理經濟學的適用性,要看不同國家的而定。

除了心理經濟學外,大前研一對於日本經濟還提到許多針貶之言。由於台灣和日本的環境類似,許多值得我們深思。例如他提到個別IQ高、集體IQ低的現象,在學校讀書拚死拚活,出了學校毫不讀書。這些現象其實是教育制度使然,台灣和日本的教育制度都是以死讀書為主,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培養國際視野,結果在國際化的浪潮中,國家競爭力逐漸衰退。

大前研一建議,40歲以前要有五年的國外居住經驗,否則40歲後,觀念已經固化,不容易再適應國際化的社會。

換言之,大前研一認為日本現在最需要的是IC(Innovation and Change)。這也是台灣企業現在最需要的藥方。

【2009-01-29/經濟日報/A3版/經營管理•新春特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