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真有你的,比爾

    報導分類:王志仁

  • 報導時間:2008-01-15
  •  

    在一月初的CES(消費性電子展)舞台上。比爾.蓋茲做了一場很幽默的演講。他首先表示,這是他最後一次在類似的科技場合裡做專題演講,原因是今年是他在微軟工作的最後一年,不久之後就要退休。

    接著,他在台上放了一段短片,主題是他在微軟的最後一天。一開始,他帶著公事包從家裡出來,打開車門後,公事包卻還放在車子頂上,然後一路開到公司。他的多年夥伴、也是目前的微軟執行長包默評價:比爾是個很「專注」的人。

    鮮明且獨樹一格的企業家幽默感  

    接下來,蓋茲不停打電話,片子裡頭也出現一堆名人,表示蓋茲有興趣找的下一個工作。從U2 的主唱Bono,到史蒂芬.史匹柏,再到喬治.庫龍尼,全對這位想進來軋一角的全球首富說「 No」。即便把領域轉到政壇,從希拉蕊到歐巴馬再到高爾,也都無意讓蓋茲加入自己團隊。最後,這位微軟創辦人失落地打包好東西,自己開車離去。

    這部短片拍的很有創意,看過的人莫不哈哈大笑,可說是蓋茲近年來在演講台上最好的表現。以往,大家都想從他口中探知產業趨勢,但大多失望了,因為他談的趨勢大多是微軟未來要上市的產品。甚至從他寫過的兩本書《 The road ahead》和《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也未如市場宣傳地那樣具有前瞻性。

    但是,他身上具有的那種美國創業家獨樹一幟的幽默感,卻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在他宣布要退休的這兩年,他的幽默感更得以發揮。去年,他接受母校哈佛大學邀請,對畢業生演講時,他像小孩子般調皮地說:「爸爸,我(當年)就告訴你我會回來的。」他當年就在哈佛法律系只讀了一年,就休學去創辦微軟,當時父母都反對。

    幾年前,他在一個公開場合裡,被人直接在臉上砸了個派,事後媒體問他感覺如何,他開玩笑說:「味道還可以。」

    美國的企業家,通常被看見的是具有清教徒紀律的一面,比較具神性的一面(如同佛教談的普渡眾生),像是他們最終把多數財產捐出,用之於社會,像鋼鐵大王卡內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目前的軟體大王蓋茲一樣。而他們的另外一面,具有詼諧幽默的這一面,雖然較少被提及,卻是他們人性的一面。

    自我解嘲,是亞洲企業家缺乏的功力

    這種幽默感在美國以外的企業家,特別是在亞洲,相當罕見。亞洲企業的老闆,多半建立在權威和神秘感之上,刻意和員工和外界保持距離,否則權威和神秘感就很難維持。他們大抵不太會表達,或者溝通,但很會訓話,一講起來可以好幾個鐘頭,但沒什麼內容。

    我在1999年曾到微軟位於西雅圖的總部參觀採訪,裡頭很大,稱為「校園」( Campus),如同大學校園那般。經過一個人工湖時,帶領我參觀的公關人員告訴我,幾年前公司內部辦一個慈善活動,蓋茲公開宣布,只要有人捐款超過百萬美金,他就跳那個湖,當場就有五、六個人舉手,他也毫不猶豫就跳進去。很難想像這種情境和場景會發生在亞洲。

    當然,這裡頭也有玩的過頭的。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艾利生去年受邀到耶魯大學對畢業生演講時,一開始要台下學生先看看左右兩邊,再看看後面的同學,然後告訴他們,幾年之後,每個人就會像身旁這些同學一樣,一事無成,如果真想有什麼成就,就該像他一樣,趕緊休學去創業(艾利生也沒有讀完大學),還浪費這麼多時間在學校,注定他們不會成功。這種跑到別人地盤上去撒野,實在過於低級趣味,後來被校方的警衛直接請下台來,不再讓他大放厥詞。

    不過,一個懂得幽默,甚至拿自己開玩笑的企業文化,也顯露了自信,這也是亞洲企業的老闆最缺的。他們往往是極端自大和自卑的綜合體,壓抑到很難有任何形式的幽默,遑論自嘲。

    做為微軟的長期觀察者,甚至批評者,我對於蓋茲展現的幽默,只能說: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不得不注意他,甚至尊敬他的表現方式,做了一次有創意的告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