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美國西南航空營運模式

January 27, 2008
》 美國西南航空營運模式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 關鍵字: 台大教師專論 | January 27, 2008

《台大EMBA教室》
美國西南航空營運模式
避開快速成長的陷阱

郭瑞祥

〈個案分析〉

1971年創立的西南航空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營運策略為何,這從他的行銷廣告,不斷用幽默反諷的口吻,強調「準時」、「低價」可以看出端倪,911事件後,西南航空的廣告風格轉變,收起反諷的調性,改成柔性的口吻,強調他沒有裁掉任何一名員工,凸顯他對員工和顧客的承諾。

西南航空並非毫無對手,與人民航空比較,兩者的商業模式特色幾近相同,包括低價、短程、密集班次、降落於近郊機場和有限度的服務,但為何人民航空最後銷聲匿跡?可以從兩者相異的營運策略找到答案。

直飛策略 打敗同業

西南航空堅持單一平台(波音737),大量聘用有經驗的資深員工、兼職員工比例低、成長幅度穩定、服務品質穩定、善用督導制度協助第一線員工;人民航空未堅持單一平台,陸續引入波音737、波音747,兼職員工比例高,同時透過併購,迅速擴張成長、導致服務品質下滑。

很顯然,西南航空經營30多年,仍維持最初的商業模式,人民航空卻隨著企業成長,改變了最初的商業模式,反而使服務品質下降,喪失對顧客的吸引力;不過,西南航空最獨特、與人民航空的最大差異,在於直飛(point to point )策略。

直飛對於航空業界來說,營運成本太高了,業界普遍的作法,是把少量乘客送到轉運中心、提高長途班機的載客率,以求降低營運成本,芝加哥、紐約、達拉斯等都是著名的航空轉運中心。

迅速折返 降低成本

西南航空的總營收沒有超越業界太多,如何能選擇成本較高的直飛策略,同時維持票價最便宜的原則呢,唯一的可能就是極盡可能壓低成本。

壓低成本的策略很多,包括人力成本和營運成本兩部份,降低人力成本部份,西南航空提供比業界平均還低的薪資,但同時提供優質的工作環境,所以員工雖然領較低的薪水,還是願意為公司賣力,流動率也很低。

降低營運成本部份,西南航空最關鍵的作法,就是採取迅速的折返(turnaround)作業,減少飛機停留的時間、提高飛機使用率,除此之外,選擇近郊機場、旅客自行托運行李、挑選便宜油價、提供有限度的服務等,都是降低營運成本的作法。

大幅成長 帶來危機

身為唯一持續獲利的美國航空公司,西南航空的營運模式很成功,但大幅成長也帶來新的危機,轉運量大增的巴爾的摩航站,就遇到困難了,而且是以滾雪球的方式一環扣一環,例如,大幅提升的業務量、迫使員工不斷加班,工作壓力提升,造成較高的離職率,緊急聘用的新人,沒有接受足夠訓練,工作效率不彰,再度造成人手不足,高壓力的工作情境,人員將再度流失…。

現實世界裡,麥特採取的作法有二,首先是延長轉機的時間,消極地趕走轉機乘客,也就是把某些顧客擋在門外;其次是將折返作業的時間,從標準的15分鐘延長到20分鐘。

若是從《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系統思考的觀點,麥特不斷增聘新人、拉大折返作業的時間,都是「短期(症狀)解」的層次,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例如延長折返作業時間,可能會影響班次和運量;真正的「根本解」,應該要從商業模式定位著手,減少轉機乘客與提升服務品質等措施。

麥特最後升官了,可見他採取的策略,的確有效控制住局面,只是個案主角的作法,並不代表完美答案,他若能深入了解西南航空的經營哲學,應該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作者是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陳珮馨整理)

【2008-01-27/經濟日報/C2版/企業大學】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