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8.01.28
贏在膚色 敗也恐在膚色
劉屏/新聞分析
國軍「紀德」艦接艦作業所在的查爾斯港,位在剛舉行初選的南卡羅萊納州。歷時三年的接艦作業,官兵、眷屬在公餘的參訪中,赫然發現,美國固然號稱「民族熔爐」,可是在南卡不然,州內有些城市的海外陣亡美軍將士紀念碑,至今仍是黑白分立。
接艦這幾年,正好碰上南卡黑白問題的另一表徵:州政府大廈頂端能不能飄揚南北戰爭時的「美利堅聯盟國」(南方)國旗的爭議。南卡這種特殊的政治氣味,也反映在總統大選,尤其反映在這次的民主黨初選上。說得更直接些,膚色是否造就了歐巴馬在南卡的大勝?
南卡的人口結構,黑人將近三成,遠超過全國平均數(百分之十二強);南卡另一項高於全國平均數的,是低所得家庭所佔比率。這些因素使民主黨的政綱在南卡頗受歡迎。但是白人畢竟仍居絕對多數,因此從民主黨的詹森總統推動黑人平權以來,南卡和其他若干南方各州一樣,顏色由藍(民主黨)轉紅(共和黨)。
以南卡為例,最重要的七個政治職位中,前三名(州長及兩位聯邦參議員)都是共和黨。還好四席聯邦眾議議中,民主黨占了兩席。
黑人渴望民主黨,政壇卻是共和黨長年獨霸,這種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造成南卡初選的弔詭。一九八四年,黑人牧師賈克遜在南卡的民主黨拔得頭籌,可是後續乏力,沒多久就退出了競爭行列。四年後,賈克遜再度在南卡稱雄,可是不旋踵仍因缺乏全國性的支持而放棄。南卡獲勝非但無助於在其他各地的聲勢,反倒是包袱,因為它無異明確提醒大家:這位獲勝者得利於膚色。
近卅年來,共和黨人在南卡州獲勝的,最終一定取得全黨代表權,無一例外。但是民主黨恰恰相反,在南卡獲勝的,至今還沒有一位成為總統候選人,前述的賈克遜是一例證,四年前的愛德華茲也是例證。
這回歐巴馬在南卡大勝對手幾達一倍,幅度遠遠超過事先預期民調(民調顯示領先百分之十一至十五間),看來聲勢驚人,其實歐巴馬陣營深以為憂,因為這個結果坐實了他「黑人總統候選人」的標籤,極不利於選情。
統計數字也說明了此一事實。黑人選民中,五分之四投了歐巴馬;白人選民則只有四分之一支持他。在新罕布什爾、內華達等地時,白人還有三分之一支持歐巴馬,如今白人轉向,究竟是南卡初選一時一地的現象,還是整體的警訊?這會不會是「贏得一場戰役,卻輸掉整場戰爭」的先聲?
柯林頓總統老早看出這一點,所以他在投票前已經斷言歐巴馬獲勝,沒等到投完票,希拉蕊已經脫離南卡,前往田納西另闢戰場,迎接二月五日的「超級星期二」去了。南卡初選結果「僅供參考」。
歐巴馬努力避免被貼上「黑人總統候選人」的標籤,但是隨著選情白熱化,這是難以擺脫的印象。到了人口眾多的大州,或黑人比例不是那麼高的各州,歐巴馬的實力將面臨真正考驗。
深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已經公開支持希拉蕊,這對歐巴馬形成重大挫折。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兩人的理念沒有重大差異,但是希拉蕊較有深度及廣度;而在健保、教育等關鍵議題上有較完整的藍圖。因此繼前年支持她連任參議員之後,如今紐約時報支持她更上層樓。這個周末,會不會是歐巴馬盛極而衰的起點?
Sunday, January 27,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