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趨勢觀察》兩岸三地 EMBA的移動教室

January 13, 2008
》 趨勢觀察》兩岸三地 EMBA的移動教室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 關鍵字: 國內高等教育, 台大相關新聞 | January 13, 2008

趨勢觀察》兩岸三地 EMBA的移動教室

【經濟日報╱陳珮馨】 2008.01.13 02:38 am

中國大陸市場蓬勃發展,兩岸三地互動愈益密切,台灣商管學院苦於法令限制,不能跨海上課,只有靈活應變,透過參訪、研討會或交換課程,突破時空限制,打造移動的EMBA教室。

去年12月,台大管院首度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交換課程,台大國企系教授黃恆獎與30位選修「行銷通路專題」的台大EMBA學生,坐進復旦大學EMBA的「營銷管道設計與管理」課堂,一連四天,體驗對岸的個案討論氣氛。

台大復旦 交換課程

今年暑假,換成復旦大學同一班的EMBA學生來台,參與台大的EMBA課程,原班人馬將二度會合,但是輪到台大EMBA作東,邀請對方體驗台灣商管學院的上課風格。

交換課程的設計,不牽涉學分認定,雙方學校各自開課、師生互相造訪,體驗對方的上課方式,兩岸學生也能趁機交流,擴展視野和人脈。隨隊同行的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肯定,一起上課的交流很深,比參訪或研討會更直接,復旦大學是首度嘗試,台大管院會持續以交換課程方式,擴大合作的學校。

台大發揮創意,透過交換課程方式,突破法令侷限,協助EMBA學生拓展大陸經驗,其他的台灣商管學院,也透過不同的管道和模式,提供學生豐富的兩岸視野。

中山大學、長庚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開設、即將邁入第四屆的「亞太營運管理EMBA聯合學程(Asia-Pacific EMBA )」,則是透過第三地「香港」,搭起兩岸交流管道。EMBA學生平時在台北上課,兩年期間會有三次海外研習,拜訪大陸企業或是北大、清大、復旦、廣州中山大學等學府。

大部分的交流形式,都不是正式安排,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梁定澎說,而是透過老師或學生牽線,安排到大陸參訪企業,或是拜訪各大商管學院,舉辦研討會雙向交流等,北大、清大、復旦、廣州的中山大學等,都是經常合作的學校。

政大 跟著台商移動

政大EMBA的全球台商班,則是跳脫兩岸概念,直接鎖定全球台商,透過海外參訪的方式,台商走到哪裡,EMBA教室就移動到哪裡,北京、上海、廈門、雲南、越南和印度等地,都有合作的參訪單位,打造全方位國際視野。

五年前,唯一政府核准到對岸設立的中央大學EMBA兩岸組(學分班),相較幸運許多,過去幾年與上海財經大學、華東理工學院合作,借用對方的教室、招收大陸當地台商,最近剛與蘇州南京大學分校策略聯盟,未來將遷至蘇州上課,同時加強兩校的合作深度。

不管是交換課程、跨海參訪或是舉辦研討會,都是希望提供更多元的交流平台。去年底隨台大EMBA,參與復旦大學EMBA個案討論課程的掄元品牌顧問公司執行長陳富寶,就是希望透過交換課程,觀察大陸發展行銷通路的經驗。

走了一趟,陳富寶赫然發現,台灣EMBA學生的課堂反應,比大陸學生還要積極主動,尤其是個案討論時,台灣學生搶著發言,彼此激盪不同觀點,相較而言,大陸的師生互動比較傳統,學生等著老師給答案,互動討論的深度不夠。

李吉仁觀察,大陸幅員廣大,學生從各地飛來上課,學校只能採取一個月一次、一次連續上課四天的方式,學生來不及預習個案、碰面後忙著敘舊,自然上課不容易專心,加上大陸學費昂貴,大家容易抱著「找答案」的心態,也會影響討論的氣氛。

文化激盪 相互取經

雖然如此,對於中高階經理人而言,可以親身跨到對岸,體驗不同的文化激盪,本身就是一堂寶貴的課程。陳富寶表示,課程或是老師講授的內容,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透過觀察生活環境、對方的師生互動及關心的議題,甚至進一步了解當地台商處境等,都是整體學習的重要一環。

實地走訪後,李吉仁對台灣商管教育更有自信。他表示,過去兩年,台灣大力推動個案討論,的確帶來結構性轉變,學生更積極主動、勇於參與討論,透過交換課程經驗,他對台灣的競爭力有信心。

政大EMBA執行長李志宏也表示,台灣中小企業的創業家精神、走遍全球設立據點的成功經驗,都是台灣很珍貴的優勢,也是引發大陸好奇,希望透過交流向台灣取經的關鍵「賣點」,只是,伴隨中國大陸飛快成長,台灣商管學院如何善用優勢,打造不動搖的競爭力,仍然是一大挑戰。

【2008/01/13 經濟日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