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5, 2008

高油價時代來臨 普世飽受通膨之苦

高油價時代來臨 普世飽受通膨之苦

  • 2008-07-05
  • 【中央社】

為抗通膨,不少民眾選擇改搭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或改騎自行車,以節省荷包。(本報資料照片/王錦河攝)

油價高漲之際,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的吉達港市召開的國際油價高峰會議,六月二十二日做出決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龍頭沙國每日再增產二十萬桶原油。

這項決定,一點也不意外,但是能否協助穩定全球的油價,抑制蠢動的通貨膨脹壓力,可能見仁見智。

全球石油消耗最大國美國能源部長波德曼表達歡迎沙國的穩健步驟,「希望吉達能源峰會有助穩定市場合理的價格,和恢復市場的信心」。

美國前能源部長、現任新墨西哥州州長李察遜接受CNN 「最新版本」節目訪問時也指出,「沙國的增產將有一點幫助,也許可能使油價稍微降低」。

就在外界爭論油價高漲是人為市場投機炒作抑或產油國未盡責任、供應短缺時,美、沙兩國代表在這次峰會中,再次槓上,演出互推責任戲碼。

甚至有人批評油價近來持續高漲,與美國總統布希二零零三年決定攻打伊拉克有關。開戰前,國際油價每桶只有三十七美元

至於增產能否解決高油價問題?油價是否因市場炒作脫離需求面?都值得關切。

唯一共同點是,不管沙國國王阿布杜拉或波德曼都認為,開發中國家(尤指中國、印度)日益增加的石油消耗,是油價高漲的主因之一。

另外,專家也曾分析,油價攀升的因素應該要包括法、英等國對燃料課徵重稅、亞洲部分國家實行燃料補貼政策,以及美元貶值的計價問題等。

事實上,在峰會前一週,紐約國際輕原油價格觸及歷史高點的每桶一百三十九點八九美元。這個價格距離高盛集團二零零五年預估的百元大關,前後三年不到,當時油價每桶才五十五美元之譜。

其中,國際原油價格光在過去一年,就上漲近一倍。但就在沙國決定增產第一時間,知名投顧公司─雷曼兄弟公司分析師即認為,年底前油價「有機會」降至每桶一百美元水平。

不管是五十五美元、一百美元、一百三十九美元抑或高盛最新預估油價可能突破每桶兩百美元,數字變化背後牽涉到人為操作、市場機制、產量、經濟安全等因素。

頁次:
最前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