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4, 2008

金融海嘯 葛林史班認錯

當初享盡權勢與美名....難怪人家說一生功過得要蓋棺才能論定

2008-10-25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週五報導,曾在美國經濟榮景時期被外界譽為是主要功臣的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如今因為金融風暴而成為眾矢之的。他在議員強烈炮火質詢下,被迫承認因為他的預測與政策有錯,導致當前金融危機如此嚴重。

葛林史班週四在眾院監督委員會的4個鐘頭聽證會上,不斷遭遇議員打斷他的回答,刻薄唸出葛老在4年前的談話,並強迫他承認至少在某方面,他的預測與政策出現錯誤。

 

葛老在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的敏感時機重回國會,他向議員坦承自己錯認銀行有能力評估風險與基於自利原則能自我節制。曾在任期讓短期利率維持1%長達一年的葛林史班也指出,沒有人可以預測房市崩盤與隨之而來的金融災難。

 

不過葛老的辭並沒有服這些議員。監督委員會主席華斯曼抨擊他當時有權力,可以避免導致次貸危機發生的不負責任借貸行為,但因為葛林史班的失職,如今「我們的經濟正在付出代價!」

 

其他議員也引述葛老近幾年前曾過,「沒有證據」顯示房價將崩與「最壞時期可能已經結束」等,來對葛老進行言詞上的攻擊。

 

82的葛林史班承認,他篤信的自由管理哲學「出了錯」。多數人士把目前全球經濟危機歸咎於葛老的寬鬆管理制度。他引用他在3月份曾寫的部分文章:「曾認為借貸機構會在自利下保護股東權益的人(特別是我自己),如今處在震驚的不相信狀態」。

 

他承認他的確發現自己的意識型態「有缺失」,因此感到懊悔不已。不過他也堅稱沒有任何主管機關足以睿智到預見「一個世紀一次的信貸海嘯」。

 

週四的聽證會讓曾在位18年的葛林史班名聲毀於一旦。

 

他在擔任聯準會主席期間,因為維持通貨膨脹於低點、支撐經濟成長與協助全球度過金融危機,而被譽為是美國最有成就的央行總裁之一。

 

智叟變經濟禍首 葛老:我錯了

 

【閻紀宇/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任主席葛林史班過去出席國會聽證會時總是無限風光,被奉為當代首席財經大師,隻字片語都能引起無限遐想。但美國眾議院「政府監督與改革委員會」廿三日的聽證會卻是另一番光景,八十二歲的睿智長老成了罪魁禍首,炮轟圍剿取代了同聲讚揚。

 

葛林史班在聽證會席間形容今日的全球金融風暴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信用海嘯」,令他陷入「難以置信的震驚」,遠遠超出他的意料之外。面對委員會主席、加州民主黨籍眾議員魏克斯曼質問時,葛林史班坦言自己過度信任金融機構的自我保護與自律能力,輕忽政府監督管制的重要性,在意識型態上確有瑕疵。

 

輕忽監管金融商品 坦言瑕疵

 

不過當魏克斯曼逼問:「你到底有沒有錯?」葛林史班避重就輕,只承認在「信用違約交換」(CDS)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監管政策上,犯了「一部分的錯誤」。亡羊補牢之道,葛林史班同意政府應針對詐欺、結算、證券化等問題,加強監管;但仍強調面對變化快速市場情勢,監管措施再怎麼改進也相形見絀。

 

從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一日到二○○六年一月卅一日,葛林史班儼然是全球金融界的掌門人,然而就在他下台一年之後,源自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的金融風暴全面爆發,時至今日愈演愈烈,各方普遍認為葛林史班長期壓低利率、信任市場機制且避免政府管制的政策,要為風暴負最大責任。

 

低估風險 被批應負最大責任

 

對於短期內財經情勢的發展,葛林史班指出解除危機的先決條件將是不動產價格穩定下來,然而還需要好幾個月才能達成。

 

葛林史班相信為今之計,只能以主權信用來取代民間信用,因此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救市計畫是正確之舉。葛林史班感嘆,運作近四十年且成效卓著的全球經濟政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他指出,不動產抵押貸款(尤其是次級房貸)證券化的畸形發展,顯然是元凶。在信評機構推波助瀾之下,全球金融界盲目相信美國房地產市場形勢大好,搶購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導致發行機構嚴重低估風險。

 

其實葛林史班本人在二○○五年也察覺到市場長期低估風險的弊端,然而卻沒有採取任何因應措施。這正是他最為人詬病的地方。

早從一九八四年開始,他就強硬反對政府加強監管衍生性金融商品。從二○○一年到二○○四年中期,他主導聯準會將利率一降再降,促使大量熱錢湧入房地產市場,雖然專家一再預警市場泡沫化危機,然而他根本不以為意。

 

難怪魏克斯曼要痛斥:「聯準會在監管方面的錯誤作法與錯誤判斷,不勝枚舉……我們給你預算權與人事權,目的就是要你防患於未然,避免讓問題惡化成危機。現在你卻說你無法預見,我實在無法接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