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3, 2008

諾貝爾經濟獎 克魯曼終於到手


  • 2008-10-14
  •  
  • 中國時報
  •  
  • 【閻紀宇/綜合十三日外電報導】

 諾貝爾經濟獎克魯曼摘桂冠▲時值全球金融危機之際,美國經濟學者保羅.克魯曼13日以「對於貿易模式與經濟活動區位的分析」,獲頒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曼不但學術成就卓越,更為人熟悉的身分則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圖為克魯曼的近照。(歐新社)

     瑞典皇家科學院十三日宣布二○○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學者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以「對於貿易模式與經濟活動區位的分析」獲得殊榮,獨享一千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四千五百萬元)獎金。克魯曼名滿天下,他不但學術成就卓越,更是擁有廣大讀者與影響力的專欄作家。

     沒想到好消息來得這麼快

     克魯曼現年五十五歲,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創立四十年來第三年輕的得主,目前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與國際事務教授,更為人熟悉的身分則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他在獲知得獎之後坦誠表示,他原本就自信有朝一日會榮膺桂冠,只是沒想到好消息來得這麼快。

     提出新理論模型貢獻良多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克魯曼對國際貿易與經濟地理學貢獻良多,早在一九七九年就打破傳統觀念窠臼,提出新的理論模型,解釋傳統理論力有未逮的「產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現象,顯示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如何影響貿易模式與經濟活動的區位(location),大幅改變了相關研究的方向,並激發出新的研究領域。

     克魯曼生於紐約長島猶太家庭,早年醉心歷史,後來入耶魯大學主修經濟學,在麻省理工學院拿到博士學位,進入普林斯頓之前,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與史丹福大學等名校。克魯曼的第二任妻子蘿蘋.威爾斯,也是普林斯頓的經濟學家,兩人合著了不少的專書。

     廿四歲嶄露頭角無意仕途

     克魯曼天才早發,廿四歲時建構匯率崩潰危機的初步模型,廿六歲時寫出改變國際貿易研究的關鍵論文,一九九一年榮獲美國經濟學會頒發專門獎勵年輕優秀經濟學者的「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一九九三年柯林頓總統上任時,各方原本預期克魯曼將擔當經濟重任,但他直言無隱的性格不為當道所喜,他也自承性格實在不適合做官。

     一九九四年克魯曼任教麻省理工學院時,預言東亞與東南亞經濟繁榮僅是資本與勞動力膨脹之下的假象,難以為繼。後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克魯曼也因先知先覺而聲名大噪。

     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克魯曼每周兩次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很快就被譽為美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專欄作家。

     對布希政府筆伐不遺餘力

     克魯曼的文章深入淺出,但是自由派立場鮮明,對布希政府,從減稅到伊拉克戰爭口誅筆伐不遺餘力。

     除了學術著作等身之外,克魯曼為一般讀者寫的作品也好叫座,去年出版的新作《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中譯本由時報出版)探討社會與經濟的不平等,對政治層面著墨尤深,並警醒世人勿冷漠以對這個議題,否則將錯失撥亂反正的良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