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9, 2008

桃園縣 拉起每個弱勢的孩子

桃園縣 拉起每個弱勢的孩子

作者:丁嘉琳

出處:天下雜誌 第380期 2007/09/12 出刊

避免貧窮成為代代循環,教育是弱勢孩子的最大希望。桃園縣近年在弱勢教育上投注大量資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寶,一個都不能少。


 清晨七點不到,桃園縣義盛國小校長饒瑞峰已經駕車上路。離開城市,穿過翁鬱的林木與潺潺的溪水,約莫四十分鐘後,標示著原住民圖騰的精緻小學映入眼簾,裡頭傳來陣陣的孩童嬉笑聲,迴盪在山谷間,將鄰近幾個山頭感染的朝氣十足。
 義盛國小位於風景明媚的小烏來風景區,學生幾乎都來自泰雅族,這裡的孩子不但能歌善舞,就連國語文成績也是一把罩,去年全桃園縣國小作文檢測,義盛國小以黑馬之姿,拿下全縣第二名的傲人成績,讓許多都市小學俯首稱臣。
 「咚、咚、咚」,下課鐘聲才剛響起,有雙靈活大眼的呂亞峻就蹦蹦跳跳地在教室走廊上與同學玩耍。導師蔡美怡向他招招手,遞出一本繪本,柔聲道:「放假那麼久了,念一下給我聽吧!」呂亞峻聽話地接過書,打開書本小聲地朗讀每一個字,讀到有趣的地方,自己還會掩嘴偷笑一下。蔡美怡則是聚精會神聽著呂亞峻的每個發音。
 很難想像,浸潤在書中樂趣中的呂亞峻,在國小剛入學的時候,居然是一個看不懂注音符號的孩子。然而,因為缺乏學習刺激,山區內恐怕還有許多像呂亞峻一樣語言發展較為遲緩的孩子。
 三年前,饒瑞峰初來就任時,義盛國小作文檢測遠在縣平均值之下。「如果有一百名,已經落在八十三名以後了,」饒瑞峰搖頭苦笑。
 真實生活在都市人嚮往的原始自然裡,上天給予前山居民謀生的環境其實相當貧乏。受限於地勢崎嶇,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壤就只有那麼一小塊。為了養家糊口,許多人被迫下山工作,留下年邁祖父母與年幼子女。無人看管的小孩子放學後就滿街亂跑,任憑學業完全荒廢。於是學校得接手,延伸負擔家庭教育的功能。
 為了培養閱讀習慣,老師們用心良苦。一邊督促學生加強課業學習,也延長課後輔導的時間,避免無處去的孩子四處遊蕩。
 「這一代的家長,我沒辦法影響他,希望三十年後,如果(學生程度)有辦法起來,自然而然就能改善部落的狀況,」饒瑞峰深感教育才能讓原住民脫離窮苦的惡性循環。

教育是希望
 學校投入大量心力,縣政府則是扮演強而有力的後盾角色。縣長朱立倫近年來在弱勢教育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縮小桃園縣內的城鄉差距。「教育是個希望!」朱立倫如是說,不願意看見任何一個孩子輕易地被放棄。
 近年來,因為學生數目減少,各縣市正逐步廢併偏遠學校,每廢併一所,約可節省六百萬到一千萬的支出。不過桃園縣卻反其道而行。
 縣政府逐年提高偏遠學校閱讀計劃經費,三年來補助款從一百八十六萬增加到近六百萬,金額翻了將近三倍。除了補助復興鄉學校每班及圖書室訂閱報紙,還請專家設計出兩套遊戲光碟,發送給每位學生,利用學校電腦學習注音符號拼音。
 連高海拔的拉拉山也早就鋪設光纖電纜,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克服地理上的障礙,透過網際網路悠遊全世界。
 為了偏遠地區師資流動過快的問題,縣政府今年起增設一項新規定:「三十名合格教師中,有二十人必須前往偏遠地區任教、且需待滿三年。」因為老師的心定下來,偏遠地區小孩的受教權才會受到多一層的保障。
 桃園縣教育局張明文笑說,「因為政府能多幫弱勢孩子一點忙!」
 學校與縣府煞費苦心,合力默默耕耘多年,終於在今年逐漸看到起色。桃園全縣小六學童的國語文通過率達九成五,就連義盛國小也從原來的後段班大幅躍進。
 偏遠地區的成績拉起來了,整體水準自然提升。教育部今年在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網站上所公告的八張優良寫作測驗卷中,桃園縣學生的作品就佔了一半。朱立倫驕傲地說,這就是良性循環。
 「No Child Left Behind」(不讓任何孩子落後)這一句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在桃園縣逐步落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