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9, 2008

桃園縣 縣民也來監督救護品質

桃園縣 縣民也來監督救護品質

作者:李怡嬅

出處:康健 第117期 2008/08/01 出刊


 「救護出勤,」下午3:37,桃園縣消防局中路分隊的執勤人員透過麥克風呼叫,轉身向整裝的救護同仁通報,「地點中正路,男性、80歲,主訴呼吸困難,有巴金森症病史。」
 救護車鳴笛聲大響。3:44分,兩名救護人員到達現場,一位評估患者的生命徵象,另一位熟練地為病人建立呼吸道、戴上氧氣面罩。3:58送達醫院時,病人的症狀已經改善。
 「桃園很重視訓練,好處是急救時動作快、不慌張,」桃園縣消防局中路分隊隊員莊泓諺說。
 桃園縣是全台最早(1998年)成立專責救護隊的,至今已有17隊(2大、15小),人力訓練表現積極,許多急診醫師豎起大拇指稱讚。
 桃園縣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聖保祿醫院醫療部主任賈蔚認為,桃園的急診醫學、緊急醫療服務起步早,制度完善,奠定了厚實基礎。

訓練扎實 因地制宜
 消防局的用心也功不可沒。「我們的訓練很扎實,」桃園分隊教官陳宥佐說,每週四早上所有救護員都得停休受訓,每次模擬不同現場狀況演練,該帶的設備不准遺漏、時間不容耽擱、急救步驟務必確實。
 並且因地制宜,針對地區特性做不同項目的練習,例如靠山區的復興分隊,會模擬山難時如何搬運傷患及民眾被蜜蜂螫傷的處置等。桃園縣35個分隊都設有教官,設計規劃最符合當地的訓練計劃。
 還以桃園、中壢兩支專責救護隊做為全縣救護技術員的訓練中心,要求其他30多個分隊推派隊員輪調專責救護隊受訓,因為偏遠地區出勤的次數少於都市,輪調制度有助於維持救護員的水準。
 更積極培訓高級救護技術員。縣長朱立倫寬編救護經費擴增人力、提升裝備,3年前一口氣培訓25名高級救護技術員,今年也已增編經費,預計會有15人接受訓練,希望達到每個分隊都有1名高級救護技術員。

護理人員、縣民也來打分數
 嚴密的評核制度也是桃園縣的一大特色。
 消防局業務單位緊急救護科會定期檢核救護紀錄表、驗收訓練成果,不定期檢查救護車的裝備器材、派員到醫院駐守或隨車監看救護人員的現場處置及後送到醫院的程序,並且透過GPS定位系統監督同仁的出勤反應時間。
 「同仁有缺失,立即要求改進,」緊急救護科科長曾淑苹攤開檢討紀錄,例如在救護紀錄表發現救護人員未給意識不清的患者氧氣,她會要求同仁解釋,並且給予建議。
 也請護理人員評核,幫忙監督。曾淑苹認為,醫院的檢傷護士最清楚急救人員的處置是否得宜,於是和醫院溝通,請檢傷護士填寫檢核表,「剛開始護士的配合度不高,後來醫院祭出罰錢策略才改善。」
 民眾的滿意度,也是桃園縣評量救護人員的重點。桃園縣救護出勤數平均一個月五千多件,承辦人員會從中隨機抽樣120多件,以電訪了解民眾的感受及意見。

俠女科長操兵
 一手建立起桃園到院前救護制度的曾淑苹,說話直爽、做事果斷,講求效率、喜歡創新。桃園縣到院前救護服務品質監控系統相當嚴密,「有一些同仁反彈,但我一向認為只要是對的就該去做。」

桃園縣長朱立倫:
台灣的大門,要求超高水準

 桃園縣有國際機場,是台灣的大門,救護品質是進步指標,當然要超高水準。
 施政不一定要蓋高樓、看大型硬體設備,而是從縣民最需要的做起,像增編高級救護技術員,是搶救人命讓民眾生命有保障,這是看不到的成就,民眾不一定立即感受的到,或許沒有掌聲,卻很重要。
 這些觀念是四年多前,和總統馬英九同乘一部車時,他提醒我的。當時桃園縣只有7個高級救護員,我於是要求消防局擴編,經過這幾年的訓練,預計明年將有44位,目標是每一個分隊都有高救員。中級救護技術員人數也持續增加。桃園要做到像台北市一樣好。
 未來包括人力、救護車的設備以及教導民眾正確的求救、急救觀念,都是發展重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