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9, 2008

桃園縣 雲霧森林

Travel 319 微笑台灣

桃園縣 雲霧森林

作者:洪震宇.李青芃

出處:天下雜誌 第404期 2008/08/27 出刊

日出日落,觀霧賞星,蟬鳴鳥聲,點點流螢。桃園縣是台北的後花園,山林風光最宜步行,五感都會充滿驚喜。


 清晨四點半,桃園縣復興鄉霞雲村的東眼山,星光如寶石滿天璀璨。
 一路往山頂前行,五點,微光初綻,這裡特有的台灣騷蟬,鳴叫如風聲,在森林四面八方長嘯。五點二十分,登上海拔一二一二公尺的山頂,此時氣溫攝氏十九度,眼前是熟睡的林口台地,可以眺望到台北一○一大樓、觀音山與淡水河。背後的層疊雲霧在群山間漂浮,一片蒼茫。五點四十分,酒紅色的太陽從紫雲中乍然攀出,桃園一片豁朗,台北也醒了。
 東眼山外形像個巨人側臉,太陽從眼窩處升起,日出東方,名為東眼。晨霧很快散去,傍晚雲彩卻飄浮在園區屋舍旁,愈晚愈迷離,入夜後霧氣不散,只看得見星光滿天。入秋時節,雲層從北插天山翻騰過來,芒草跟飛雲交會共舞,也是一景。這裡不像台灣其他二十一個森林遊樂區有瀑布與巨木,卻是座雲霧森林,擁有色彩繽紛的雲霞跟嵐氣。
 復興鄉東眼山,不只是雲瀑故鄉,也是木的故鄉。以木作工藝聞名的大溪,就是以東眼山的台灣肖楠、檀香木為原料。東眼山甚至是水的故鄉,別看東眼山都是潺潺小溪澗,卻是大漢溪上游,也是涵養石門水庫水源的重要棲息地。「雨後一片迷霧,陽光下卻清新可人,光影跟風在樹林中翻轉,每片葉子都像在跳舞,」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專任講師王書貞說,從台北只要開車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感受這種舒服的驚奇。
 對桃園人來說,只有復興鄉有雲海跟高山,其他地方不是平原就是靠海,住在新屋鄉、每天開車一個半小時,來復興鄉角落一隅開店的「七號
 公路」咖啡店負責人羅慧娟,就是愛上這裡的迷濛雲霧。
 桃園也想將這份山林感動分享給無數人。東眼山去年成立台灣第一個自然教育中心,根據四季變化,透過各種營隊與活動,讓兒童、教師跟團體深入親近山林跟天文之美,以及環境保育的意義。
 東眼山最特別之處,就是可以見到三千萬年前的「生痕化石」,這是海洋生物在海底爬行留下的痕跡,讓現代遊人見證造山運動的力量,寫下東眼山從海底攀升的前世今生傳奇,歷史離我們很近。「這裡是天然的地質教室,」東眼山森林遊樂區主任朱懿千說。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 復興鄉霞雲村佳志三十五號 省道台七線轉桃一一九縣道 03-3821506﹞

時光倒流─大溪鎮打鐵寮古道
 體驗歷史,大溪鎮打鐵寮古道也是一趟芬多精健康之路。這條百年古道是先民翻山越嶺、採樟腦、背運木材往來大溪交易的交通要道,一路上也是居民打鐵製作採樟腦器具的據點,被稱為打鐵寮。
 這裡的步道有著不同層次,石階路、石頭路、泥土路與青苔路,還有鋪滿相思樹葉跟二葉松樹葉的步道。一入山,頓感清涼,五色鳥「ㄍㄛ、ㄍㄛ、ㄍㄛ」的鳴叫一路相伴,清晨露珠還在蕨類植物葉片上滾動,筆筒樹、相思樹、山蘇、姑婆芋等植物在陽光下靜靜呼吸。
 往昔先民遺跡為這條古道增添幽思。文化大學景觀系郭育任老師說,芭蕉樹代表聚落在此生活的遺跡,木炭窯則是個半圓弧形坑洞,古人用相思樹與楓香樹幹燒木製炭,再用餘火從坑洞悶燒三十天而成,還有日據時期賣冰品冷飲的阿姆伯柑仔店,留下磚造牆壁的遺跡﹝據說來往行人只能買一份食物,因為阿姆伯要讓所有行人都有食物填飽肚子﹞,先民募款造橋的紀念碑,以及用糯米、石頭鋪設的太平橋、濟安橋與東興橋,都可以用步行感受歷史。
 其中東興橋沒有整修過,保留了原本樣貌,橋身的青苔、石縫中的蕨類跟橋下壺穴溪流仍生氣勃勃,時光彷彿倒流。
 這條古道環繞後慈湖,可以繼續前行到白石山,或是走草嶺山通往慈湖停車場,遊慈湖、逛大溪老街,都是愜意之旅。

在地食材,新鮮上桌─阿義農莊
 來復興鄉要體驗最新鮮的在地食材,感受土地與人情的美好。
 阿義農莊是個「豪華」的土雞城,連桃園縣政府招待賓客,都指名要來這裡。對著水氣氤氳的湖泊,兩棵百年茄冬樹就立在門口招呼客人,挑空的空間能夠輕鬆享受美食。為了讓回流率極高的客人,每趟都有新菜可嘗,菜單分成春夏和秋冬兩套,細數每桌必點菜色,都是新鮮在地食材。
 「白斬雞」用的是後山放養的放山閹雞,金黃油亮的雞皮搭配結實有嚼勁的肉質,是店裡人氣王。「狗臭屁」看似名字怪異,原來是涼拌皮蛋青椒,青椒炭烤去皮,加上醬汁裡切碎的辣椒末,微辣口感清爽消暑。
 這裡的高麗菜來自拉拉山,葉片厚實有口感;香菇看似扁小缺角,卻是巴陵山林裡半野生的木頭菇;其它像是清燙寶釧菜﹝豬母乳﹞、龍鬚菜、木瓜與南瓜,都是農莊現採現吃的蔬果。
 笑稱「這些菜連蟲都不肯吃」,爽朗的農莊主人阿義,其實花了十年時間復育土地,開餐廳以來,不曾施灑農藥,最好的證據,就是四、五月份圍繞農莊、滿山遍野的螢火蟲。
 因為也熱愛登山健行,阿義農莊後方還修築步道,餐廳更是早上九點就正常供餐,讓早起的山友,一下山就能填飽肚子。飽覽山林景致後,不妨也來嘗嘗山野珍饈。
 ﹝大溪鎮復興路二段六五○號 省道台七線 03-3825716﹞

隱身山林的涼意─七號公路咖啡
 在七號公路咖啡店待了一下午,從正午陽光燦爛,到午後大雨滂沱,再到山嵐瀰漫,店主人羅慧娟的笑聲始終沒有停過,店裡的客人也像感染了這樣愉快的氣氛,賴著不願走。
 不論天氣好壞,守著咖啡店,羅慧娟總是開心,但這棟充滿地中海風格的咖啡店,五年前卻是掩蓋在爛泥和雜草堆中的頹圮工寮。它的位置恰恰倚著峽谷,從這頭望對面青山,一直是她心中「三月春陽照在新芽上,閃閃發光」的模樣。
 為了這片美景,她花半年清理環境,自己漆上藍白色油漆﹝方便每兩個月維護整理﹞,還去大溪找製作神桌的廢棄木材製成餐桌,再用五個月學習烹飪和吧檯工作,原本只是上班族的她,從沒想過,這麼快就能實現開咖啡店的夢想。
 在省道七號﹝北橫公路﹞的小岔路開店,原本連當地人都不看好,斷定三個月就該關門大吉,轉眼卻已經屹立五年,成為旅人遊歷北橫公路的目的地之一。現在不但週末一位難求,還有人專程從台南而來。甚至連假日來打工的六個工讀生,有兩個是消防隊員、兩個是上班族,他們犧牲假日來此,就是為了這個美景跟愉快的工作環境。
 都市人遠道而來,希望窩在座位上小憩整個午後,遠眺溪澗感受清爽涼意。每到四月份晚上七點,羅慧娟還會跟晚餐吃到一半的客人一起去看螢火蟲,結束後再回來用餐。
 「我最開心看到,彼此認識的客人在這裡巧遇,」她說,「這裡就是客人在山上的另一個家,隨時來玩。」
 ﹝復興鄉澤仁村詩朗十四之一號 省道台七線十六.五公里處左轉 03-3822997﹞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