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4, 2007

Singapore 1999

化危機為轉機

 防患於未然的長期規劃能力,與遭遇危機時都能變成轉機的韌性,一直是 新加坡的特質。野村證券資深副總裁馮增虹說,早在一九八五年全球不景氣時,新加坡首次遭遇到嚴重的負成長。當時除了採行降低公積金費率的短期做法外,同 時,也決定朝加值高的產業與服務業著手。明顯的例子是由新加坡電腦局主導,推行自動化、資訊產業,其中以港務局的自動化系統發展最具代表性。
 「新加坡港成功發展出來的電子文件系統(EDI),將原來需要一至兩週的貿易通關手續,減至四十八小時之內,使新加坡港搖身成為區域轉運中心,」來自台灣的一位國立大學的管理學者說。自動化轉化的效率是讓新加坡的貨櫃吞吐量逐漸趕上鹿特丹、高雄港,以及最近趕上香港成為世界第一的關鍵。


~~~~~~~~~


跨世紀新加坡不同凡「想」

作者:刁曼蓬

出處:天下雜誌 第214期期 1999/03/01 出刊

模範生新加坡去年很慘,全年裁員人數就達兩萬七千名, 然而,新加坡並沒有病急亂投醫, 反在疾風勁雨中積極轉型進入下個世紀。 它削減企業成本、取代香港成為第一大港的祕訣何在?


 多次被評為營運品質世界第一的新加坡樟宜機場,轉機長廊旅客川流不息,長廊落地玻璃窗邊的咖啡座色澤明豔、舒爽亮麗,眺首可見南國藍天與機坪上整齊排列數十架七四七廣體客機。
 通關大廳整齊有序地排列著等待入境的旅客,每一個海關的櫃台旁都擺著一小盤糖果,任由等待海關查驗的旅客取食。馬來面容的海關人員親切有禮,一反總是要防範人似的入出境海關刻板印象。難以想像這是被抨擊一黨專政、欠缺自由民主的國家。
 儘管新加坡的政府首長天天在媒體上聲稱,金融風暴並未過去,要大家警覺,但是一月底新加坡的街頭上,卻難找出已經被亞洲金融風暴纏身一年多的痕跡。
 萊佛士飯店附近的購物中心仍舊車水馬龍,見不到無家可歸者的蹤影。自三十七層高樓下望,外海小島正大興土木——七個小島連成一體,石化專業區正在成形,海上錯落著點點流星般往來的船舶。去年新加坡港的貨櫃裝卸量已經超過香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被台灣當做經濟櫥窗的證券市場,在新加坡也顯得穩穩當當。去年,新加坡政府宣布一五%的成本削減計劃後,證券市場又站回一千五百點,從金融風暴最低的八百點,回升了一倍。
 元月份,美國傳統基金會將新加坡評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國際信用評等機構史坦普把台灣國家信用由AA降成A-的同時,新加坡仍高居AAA,與經濟大國日本同等。
  連著三十年,平均高達八.九%的經濟年成長率,已將新加坡的國民平均所得推上兩萬三千美元,遠遠將台灣一萬三千美元的水準,拋在身後。若依照世界銀行慣用 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衡量,早在一九九六年,這個彈丸之地的城市國家,國民平均所得即超過瑞士,緊追日本與美國。
 三十年蓄積的資源,正是新加坡面臨金融風暴時最大的屏障。
 長期宏觀的國家發展策略,靈活具彈性的經濟對策,以及責任清楚的政府分工,是新加坡過去三十年小而強的重要原因,也讓新加坡在過去一年中,雖然因金融風暴受創嚴重,但並沒有被擊倒。
 新加坡因為九○年代採取向外走策略(External Wing),對印尼、馬來西亞大量投資,去年遭受到嚴重的損失,使新加坡的經濟呈現前所未有的打擊。去年連著三季經濟成長呈現負數,失業率一度高達四.五%,全年裁員總數有兩萬七千名。
  但是新加坡政府並沒有病急亂投醫,採取各國政府在不景氣時常見的財政擴張手法。就在今年元月,台灣的行政院長蕭萬長正為一千五百億對建築業專案融資,遭到 各方批評的同時,新加坡推出勒緊褲帶——削減全國企業成本的方案。經由減薪、降低公共費率等高達一百零五億星幣(相當於兩千一百億台幣),約佔新加坡 GDP(國內生產毛額)七%的削減成本措施,減輕全體企業生產成本。
 「這次經濟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企業的獲利,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協助企業度過難關,突破橫逆,」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在宣布實施減縮措施的報告中這麼說著。
  這個緊縮的做法,「目標是在東南亞各國匯率紛紛貶值時,使新加坡回到一九九四年的成本結構,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這與台灣融資紓困只針對新屋、對建商, 在問題上製造問題的做法完全不同,」一位十分了解台灣狀況的當地銀行家分析兩地的做法比較說,新加坡擅長長遠規劃,不會因為短期而犧牲長期。
 以 目前正在籌劃中的樟宜機場第三航站大廈為例,如果只就區域發展來看,根本不必要,因為目前兩個航站已經夠用。但是,新加坡的目標是要成為全球空運轉運中 心,就必須要及早規畫。「新加坡的捷運就是最好的例子,早在二十年前就規劃好了,」他比畫這目前已經環島連線的捷運系統說。

化危機為轉機

  防患於未然的長期規劃能力,與遭遇危機時都能變成轉機的韌性,一直是新加坡的特質。野村證券資深副總裁馮增虹說,早在一九八五年全球不景氣時,新加坡首次 遭遇到嚴重的負成長。當時除了採行降低公積金費率的短期做法外,同時,也決定朝加值高的產業與服務業著手。明顯的例子是由新加坡電腦局主導,推行自動化、 資訊產業,其中以港務局的自動化系統發展最具代表性。
 「新加坡港成功發展出來的電子文件系統(EDI),將原來需要一至兩週的貿易通關手續,減至四十八小時之內,使新加坡港搖身成為區域轉運中心,」來自台灣的一位國立大學的管理學者說。自動化轉化的效率是讓新加坡的貨櫃吞吐量逐漸趕上鹿特丹、高雄港,以及最近趕上香港成為世界第一的關鍵。
 目前,每天都有八百艘商船進出的新加坡港,直接的營運額就佔GDP的二%。野村證券資深副總裁、馬來西亞籍的馮增虹說:「他們將自己的優點,開發到了極致,而且經常是在困中轉進。」
 對善於將危機化為轉機的新加坡,馮增虹認為,「這次風暴來的正是時候。」新加坡政府藉這個機會,已經有系統地完成金融中心全球化的籌劃,並提出將知識型產業做為二十一世紀產業的配套作業,「而且已經開步走了,」她說。
 在金融風暴發生後,一向以管理嚴謹著稱的新加坡金融業,並沒有發生鄰近國家的連鎖性金融危機,反而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跨步全球金融中心的工作。
  去年一月,金融管理局主動改組,由副總理李顯龍親自掌舵。前後花了一年的時間,成立改革委員會,修法、重組,著手國際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各種準備:建立債 券市場、將證券交易所與期貨交易所合而為一、把具有政府股權在內的當地最大的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與郵政儲蓄銀行合併,並且聘請著名的國際金融機構JP Morgan前總裁出任CEO。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將新加坡由區域性金融市場,轉變成國際金融中心,做全球資金管理重鎮。
 匯豐投資銀行新加坡總裁許嘉煜分析,高度的國際視野,提升競爭力至全球的水準,是新加坡政府治國的理念。

國際化、競爭力

 「新加坡金融中心的發展藍圖是持續規劃的跨世紀目標,而且是劍及履及,」同時參與新加坡改革小組會議的許嘉煜指出。
  在沒有廣大經濟腹地與國際強勢貨幣支撐下,新加坡已經特例地發展成為世界前五大外匯市場,緊跟紐約、倫敦等國際市場。但是,對這個只有三百萬人口的城市國 家而言,似乎仍嫌不足。「追求完美(fight for excellence)是李光耀的理念,並已發展成政府的文化,」在國際金融業服務超過二十年的許嘉煜說。
 這一切根植於廉潔、有效率、長期注重人才培育的政府體系。「廉潔,就有效率,就不浪費,就會有公信力,」許嘉煜說,否則造橋,橋垮;修路,路塌;很難再談其他發展。
  全國性地減薪做法沒有在當地遭到反對,政府的危機意識與公信力就是一個關鍵。「新加坡被當做一個公司來經營,大豐收時,大家分享;大災難時,就大家出 力,」野村證券資深副總裁馮增虹說。去年就因為前年的稅收太好,新加坡政府主動退還一○%的所得稅給納稅義務人,這是在其他國家少見的。
 「政府懂得把人心綁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這回減薪時,沒有聽到反對的聲浪,」她說,最重要的是政治清明,共識容易凝聚。而政府過去累積的政績也頗具說服力。
 這個長時期一黨獨大、政治卻未出現腐敗的特例國家中,經由各種制度,提升效率與透明的文化,在政府日常運作中隨處可見。

以貢獻度決定預算

  數據化的管理是新加坡政府運作的特質之一。從一九九六年開始,新加坡的預算是根據業務表現編列(budget for result),「要看貢獻多少,來決定預算增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陳企業說。這個制度的特質就是每一個公務員要靠表現來爭取預算,職責分工明 確。例如,移民局就會提出,國際護照辦理將由原來的兩個星期縮短為三天,做為爭取預算的論點。民航局則以業務帶動國民生產毛額一七%,向國會爭取支持。
 重要的部會首長,責任更重。例如,負責招商、投資的經濟發展局長,每年都有額度、與創造就業機會的工作要求。這位原籍馬來西亞、覺得在新加坡有發揮空間的經濟學家分析說,新加坡是事權分明的政府。
 這樣的政府言出必行,規劃也都具體落實,累積成堅強的地基。
 在去年四月,新加坡政府就將原來的勞工部,改成人力資源部,重點即在於長期規劃、發展人力資源,以配合新加坡政府將知識型產業,做為二十一世紀發展的重點。同時,政府編列大量預算用於提升勞工專業能力的訓練,而不是用於失業補貼。
 廉潔、有效率、可信度高的政府,必須奠基在優秀的人才。「清廉不貪污與優秀的人才是關鍵,」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兼貿易及工業部第二部長楊榮文說。
 長期以來,新加坡執政黨就非常注重人才養成。通常從中學開始,就藉由各種獎學金制度培養菁英人才。從總理、部長、國會議員,有許多人就是國家獎學金得主。政府把國家獎學金得主網羅到政府部門來,如果更有潛力,就提名為國會議員,為部長人選做搖籃。

政府人才要比民間好

 「我如果沒有政府獎學金,也不可能有到英國劍橋大學讀書的機會,」楊榮文倚著窗外的港邊景色說。父親經營小生意,三十歲就當選國會議員,楊榮文已經入閣十年多。
 「政府一定要有優秀的人才,與良好的待遇,否則如何有能力管理民間部門,」擔任過外交部次長、國防部准將的楊榮文說,管理銀行的人能力不如銀行經營者,就難有好的金融事業。
 新加坡部會首長經常輪調,沒有本位主義,貫徹政府一體的想法,再加上沒有台灣式的立法院,整個行政效率,非常容易發揮。
 台灣派駐新加坡的一位工作主管以十分羨慕的口吻說,上下一條心,大家團結一致,危機才會有轉機;如果,上下共謀私利,只鞏固自己位置,問題就很難解決。
 在東亞金融風暴發生後不久,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說過,金融風暴考驗的不是金融制度,而是政治問題。這也相同的可以印證在台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