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金字塔
西方傳統所寫出的幾百萬冊的書籍中,百分之九十九都對你的閱讀技巧毫無
幫助。這似乎是個令人困惱的事實,不過連這個百分比也似乎高估了。但是,想
想有這麼多數量的書籍,這樣的估算還是沒錯。有許多書只能當作娛樂消遣或接
收資訊用。娛樂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趣的資訊也不勝枚舉,但是你別想從中學習
到任何重要的東西。事實上,你根本用不著對這些書做分析閱讀。掃瞄一下便夠
了。
第二種類型的書籍是可以讓你學習的書—學習如何閱讀,如何生活。只有百
分之一,千分之一,甚或萬分之一的書籍合乎這樣的標準。這些書是作者的精心
傑作,所談論的也是人類永遠感興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題。這些書可能不會
超過幾千本,對讀者的要求卻很嚴苛,值得做一次分析閱讀—一次。如果你的技
巧很熟練了,好好地閱讀過一次,你就能獲得所有要獲得的主要概念了。你把這
本書讀過一遍,便可以放回架上。你知道你用不著再讀一遍,但你可能要常常翻
閱,找出一些特定的重點,或是重新複習一下一些想法或片段。(你在這類書中
的空白處所做的一些筆記,對你會特別有幫助。)
你怎麼知道不用再讀那本書了呢?因為你在閱讀時,你的心智反應已經與書
中的經驗合而為一了。這樣的書會增長你的心智,增進你的理解力。就在你的心
智成長,理解力增加之後,你瞭解到—這是多少有點神秘的經驗—這本書對你以
後的心智成長不會再有幫助了。你知道你已經掌握這本書的精髓了。你將精華完
全吸收了。你很感激這本書對你的貢獻,但你知道它能付出的僅止於此了。
在幾千本這樣的書裡,還有更少的一些書—很可能不到一百種—卻是你讀得
再通,也不可能盡其究竟。你要如何分辨哪些書是屬於這一類的呢?這又是有點
神秘的事了,不過當你盡最大的努力用分析閱讀讀完一本書,把書放回架上的時
候,你心中會有點疑惑,好像還有什麼你沒弄清楚的事。我們說「疑惑」,是因
為在這個階段可能僅只是這種狀態。如果你確知你錯過了什麼,身為分析閱讀
者,就有義務立刻重新打開書來,釐清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事實上,你沒法一下
子指出問題在哪裡,但你知道在哪裡。你會發現自己忘不了這本書,一直想著這
本書的內容,以及自己的反應。最後,你又重看一次。然後非常特殊的事就發生
了。
如果這本書是屬於前面我們所說第二種類型的書,重讀的時候,你會發現書
中的內容好像比你記憶中的少了許多。當然,原因是在這個階段中你的心智成長
了許多。你的頭腦充實了,理解力也增進了。書籍本身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你
自己。這樣的重讀,無疑是讓人失望的。
但是如果這本書是屬於更高層次的書—只佔浩瀚書海一小部分的書—你在
重讀時會發現這本書好像與你一起成長了。你會在其中看到新的事物—一套套全
新的事物—那是你以前沒看到的東西。你以前對這本書的理解並不是沒有價值
(假設你第一次就讀得很仔細了),真理還是真理,只是過去是某一種面貌,現
在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一本書怎麼會跟你一起成長呢?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一本書只要寫完出版
了,就不會改變了。只是你到這時才會開始明白,你最初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這
本書的層次就遠超過你,現在你重讀時仍然超過你,未來很可能也一直超過你。
因為這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我們可說是偉大的書—所以可以適應不同層次的需
要。你先前讀過的時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長,並不是虛假的。那本書的確提升了你。
但是現在,就算你已經變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識,這樣的書還是能提升你,而且
直到你生命的盡頭。
顯然並沒有很多書能為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評估這樣的書應該少於一百
本。但對任何一個特定的讀者來說,數目還會更少。人類除了心智力量的不同之
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不同。他們的品味不同,同一件事對這個人的意義就大過對
另一個人。你對牛頓可能就從沒有對莎士比亞的那種感覺,這或許是因為你能把
牛頓的書讀得很好,所以用不著再讀一遍,或許是因為數學系統的世界從來就不
是你能親近的領域。如果你喜歡數學—像達爾文就是個例子—牛頓跟其他少數的
幾本書對你來說就是偉大的作品,而不是莎士比亞。
我們並不希望很權威地告訴你,哪些書對你來說是偉大的作品。不過在我們
的第一個附錄中,我們還是列了一些清單,因為根據我們的經驗,這些書對許多
讀者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書。我們的重點是,你該自己去找出對你有特殊價值的
書來。這樣的書能教你很多關於閱讀與生命的事情。這樣的書你會想一讀再讀。
這也是會幫助你不斷成長的書。
※ 生命與心智的成長
有一種很古老的測驗—上一個世紀很流行的測驗—目的在於幫你找出對你
最有意義的書目。測驗是這樣進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將在一個無人荒島度過餘
生,或至少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假設你有時間作一些準備,可以帶一些實際有用
的物品到島上,還能帶十本書去,你會選哪十本?
試著列這樣一份書單是很有指導性的,這倒不只是因為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
最想一讀再讀的書是哪些。事實上,和另外一件事比起來,這一點很可能是微不
足道的。那件事就是:當你想像自己被隔絕在一個沒有娛樂、沒有資訊、沒有可
以理解的一般事物的世界時,比較起來你是否會對自己瞭解得更多一點?記住,
島上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更沒有圖書館,只有你跟十本書。
你開始想的時候,會覺得這樣想像的情況有點稀奇古怪,不太真實。當真如
此嗎?我們不這麼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跟被放逐到荒島上的人沒什麼兩
樣。我們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挑戰—如何找出內在的資源,過更美好的人類生活的
挑戰。
人類的心智有很奇怪的一點,主要是這一點劃分了我們心智與身體的截然不
同。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心智卻沒有限制。其中一個跡像是,在力量與技巧
上,身體不能無限制地成長。人們到了30歲左右,身體狀況就達到了巔峰,隨
著時間的變化,身體的狀況只有越來越惡化,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
展下去。我們的心智不會因為到了某個年紀死就停止成長,只有當大腦失去活
力,僵化了,才會失去了增加技巧與理解力的力量。
這是人類最明顯的特質,也是萬物之靈與其他動物最主要不同之處。其他的
動物似乎發展到某個層次之後,便不再有心智上的發展。但是人類獨有的特質,
卻也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心智的萎
縮就是在懲罰我們不經常動腦。這是個可怕的懲罰,因為證據顯示,心智萎縮也
可能要人的命。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法說明為什麼許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
後就會立刻死亡。他們活著是因為工作對他們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種人為
的支撐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後,他們又沒有內
在的心智活動,他們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著來了。
電視、收音機及其他天天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娛樂或資訊,也都是些人為的支
撐物。它們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在動腦,因為我們要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但是
這些外界刺激我們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像藥品一樣,一旦習慣了之後,需要的
量就會越來越大。到最後,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點點,甚或毫無作用了。這時,
如果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力量,我們的智力、品德與心靈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
停止成長時,也就邁向了死亡。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